#头条创作挑战赛#道正网
“李谷就这样撤退了?还没跟老子过招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啦?”刘彦贞抵达寿州,见周军退去,就要带兵去追。
“将军的大军还没到,敌人就匆忙退去,相信一定是害怕将军的威名。他们既然后撤,我们不必再追上去速战,只需要做好防守就可以。万一追击失败,则大事去矣。”刘仁赡劝阻。
“你懂什么,兵来将挡,水来土淹,现在敌军已经害怕撤离,我们正好追击,打他们个落花流水,岂不快哉?”刘彦贞不听。
池州刺史张全约正在寿州协助防守,他也走过来劝阻,刘彦贞依旧不听。
见劝阻无效,刘仁赡长叹一声,“此行如果真的遇到周军,必败无疑啊。”
刘彦贞如此油盐不进,也不奇怪。此人并非是有真本事,而是和我们前文中提到后蜀的赵季札一个德行。他一贯好高骛远,而且不懂军事,毫无才干谋略。
以前当节度使的时候,刘彦贞只知道贪赃枉法,家里面也是有一面堆满银子的墙。他捞了钱后再给各大权贵送礼,因此宰相魏岑等人争相夸奖他。
“皇上,臣发现刘彦贞他文武双全,德才兼备,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
展开剩余82%“是啊,臣也发现了,他打仗特别厉害,甚至可以把韩信分分钟PK掉!”
听到很多大臣都对刘彦贞赞不绝口,所以,听到周军南下的消息后,李璟首先想到的,就是派刘彦贞为去增援寿州。
刘彦贞也是毫不客气,真的以为自己好了不起,所以此时不顾众人的劝说,一意孤行去逞能。至于他的手下,部将咸师朗等人,也都是和他半斤八两的一帮粗人道正网,没有啥谋略,只知道一味蛮干。
刘彦贞带着大军开拔后,刘仁瞻只好自己回城,着手加强城防,严密戒备。
另一边,李重进也是日夜兼程,赶在刘彦贞前面到达浮桥。他下令渡过淮河,正好碰到追过来的唐军。
李重进身先士卒,拿着长刀便杀入唐军之中。咸师朗自恃骁勇,见李重进冲过来,就策马舞刀,俩人进行一番厮杀,大战了几十个回合,不分胜负。
李重进假装自己打不过,调转马头准备逃走。咸师朗不知是计,也赶紧上马去追。不料,李重进猛地回头就是一箭,直接刺中咸师朗的左肩,他疼痛难忍,从马上翻落下来。
唐军见状,忙扑上来解救咸师朗,却被李重进抢先一步,直接活捉了咸师朗,然后派人送到李谷的军营。
李谷得知李重进得胜的消息,忙派韩令坤率军渡过淮河,前去接应他。
李重进所率领的将士,全是后周的精英部队,又经历了高平之战和北伐晋阳之战,斗争经验丰富。而刘彦贞所率领的唐军虽然人多,但都是一些酒囊饭袋之辈,丝毫没有战斗力可言。
刘彦贞踌躇满志,没想到刚一下船,就遭到李重进猛攻。他还没想好往哪个方向逃跑,这边李谷派的韩令坤又率军追了过来,两边同时进行夹击。
只见李重进拿着一把大刀,像是在地里放玉米杆一样,左一刀右一刀,不费吹灰之力放到很多敌人。唐军士气瞬间崩塌,纷纷四处逃窜。
这时候,刘彦贞身边只剩下几百人。他们一看打不过,就赶紧也开始拼命逃。然而,李重进怎么可能会饶过他呢?
由于忙不择路,刘彦贞逃到了一个小斜坡。这个坡倒是不高,就是有些陡峭。刘彦贞的战马不慎失了后蹄道正网,将他甩在地上,顺着斜坡往下直滑溜。李重进正好追到跟前,顺手拎起大刀,一下就将他砍了。
经过这一战,南唐人彻底领教了后周人的战斗力。刘彦贞麾下万余人被歼灭,尸体向南一直铺了三十多里,后周缴获军械物资三十多万件。
张全约正在给前线的唐军运送粮食,路上遇到逃回来的败兵,得知唐军大败、刘彦贞战死的消息,连忙推着粮车折回寿州。
皇甫晖、姚凤,闻彦贞等人得知前线战败的消息后,再也不敢屯兵在定远县,只好往后退守清流关。
其实,当时的江淮地区,已经和平几十年,老百姓早已不习惯战争,刘彦贞兵败的消息让南唐举国惊恐。
柴荣得知正阳大胜的消息后,也从陈州赶了过来,准备亲自率军攻打寿州。同时,他向宋、亳、陈、颍、徐、宿、许、蔡等州民夫数十万,以支援围攻寿州。
不过,在攻打寿州之前,柴荣罢免了李谷“前军都部署”和“宰相”的职务。
理由有两条,一是李谷遗弃淮北数百名役夫私自后撤,二是撤军匆忙,部队发生了沿途掠夺。柴荣将南征事务交给李重进全权负责。
猛地看上去,柴荣列出的两个罪名似乎合情合理。可是,如果细细推敲,就会发现疑点重重,太勉强了。
别忘了我们的大背景,这是五代十国啊,本就是个烧杀抢掠不断的乱世,发生有兵蛋子沿途劫掠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,只是情节严重不同而已。
再说了,李谷把数百淮北的役夫遗留在寿州城下,这对战争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,对强大的后周也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。而且,在得知李重进得胜后,李谷还派兵前去接应他,共同击败刘彦贞呢。
柴荣以这样的罪名罢免李谷,显然有着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的意思。历史学家们也对柴荣此举颇有微词,争议很大。
也有人认为,李谷是郭威留下的重臣中仅次于冯道的宰相,柴荣是故意借着此次与李谷在战略上的意见分歧,故意将其裁员。就像是前文中,我们提到柴荣在高平之战御驾亲征前,与冯道公开发生冲突,打发冯道去给郭威修建陵墓一样。
其实,结合后面柴荣拿掉李谷回到后周,又逐渐架空魏仁浦,以升任宰相的方式将魏仁浦调离枢密院,扶自己的心腹王朴上位,也可以看出李谷此次被罢免,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而且,在郭威留下的“四大护法重臣”中,也只有王朴是柴荣王府出身,他比较知根知底。所以两人携手共同完成“平定天下”的宏伟目标。
只可惜,柴荣和王朴都命短,“裁员李谷”这个决定,又便宜了赵匡胤那小子。
王朴去世后,赵匡胤趁机和副宰相王溥勾结,为后来的“陈桥兵变”提前布局。就连后来赵匡胤自己都曾感慨:“若是王朴不死,朕是没有机会坐上这把龙椅的。”
所以,柴荣的此次罢免李谷,引起的“蝴蝶效应”也是非常深远的。如果李谷继续当宰相,赵匡胤根本没机会和王溥沆瀣一气,更没机会将禁军的领导都换成自己的心腹。
当然,这些都是后话,我们此处不再多说。眼前要紧的,咱先看看寿州接下来的这一仗,赵匡胤同学又是如何表现的吧。
—喜欢的朋友,可以搜索番茄小说网《两宋风华》,码字不易,可加入书架看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实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